|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掩埋在历史尘埃下的“开广大道”

掩埋在历史尘埃下的“开广大道”

关键词:开广大道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弥勒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nanshanw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006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掩埋在历史尘埃下的“开广大道”

 

黄汝兴

 

在云南西南部有著名的“茶马古道”,而在滇东南却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开广大道”。“开广大道”西起昆明,东至南宁、广州。途经石林、弥勒、邱北,进入“两广”,是古代和近代西南地区进出“两广”的大通道。

昔日喧嚣、热闹、繁忙的古道,如今却静静地沉睡在崇山峻岭中,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下。为了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拂去罩在弥勒这段古道上的神秘面纱。笔者在听取和记录了“开广大道”上许多的传说和历史故事后,又亲自沿着弥勒这段“开广大道”去寻迹探踪。行走在莽莽苍苍,起伏连绵的群山中的弥勒“开广大道”上,穿越时空的隧道,仿佛逝去的岁月和现在的时光交融在一起,映现出昔日马帮的身影,回响起昔日马帮悠扬的铃声。

 

 

    滚滚奔流的南盘江,茫茫原始森林中不但有猛兽出没,而且还有劫财害命的土匪半路杀出。所以马帮每天都在战战兢兢中过夜、在恐慌中行进。当骡马嘶鸣,清脆的马蹄声踏破拂晓的月光,马锅头一声高喊,长长的马帮便上路了。马帮迤逦穿行在崇山峻岭中蔚为壮观,成为古道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无数的马帮在这条古道上默默行走,经历着人间的艰辛苦难、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沿着这条古道行走,人们会发现大自然的独特赋予,前人们的梦想和追求,历史的见证和智慧的足迹,动人的故事以及人们割舍不断的情怀。

    古道隐藏着一条历史的长河,从遥远的过去奔涌而来。

早在宋、元时期,弥勒县境内已修建通到“交趾”(古代指:越南)的“市马古道”,即:上连滇池地区,下通交趾。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兼广西总督,始设“三驿”。即:州城驿——弥勒州府(县城)至竹园村驿(竹园街);竹园村驿——竹园街至二台坡驿(江边乡山就后山二台坡);二台坡驿——二台坡至邱北县小江口驿。乾隆元年(1736年)奉裁。清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沿“市马古道”扩修“开广大道”(开是“开化”今文山的旧称,广指“两广”)即通往广东、广西的大道。

    清末年间,竹园街已发展成为滇东南的重要通衢,是“开广大道”上的主要商埠和驿站。据《广西府志》记载,清乾隆四年(1740年),竹园商人用马帮从广东驮运甘蔗到竹园试种成功,因竹园的气候环境条件适宜甘蔗的生长,且甘蔗含糖份高,竹园种植甘蔗的人多了起来。当时,已能熬制初糖,即:赤砂糖。为适应甘蔗生产的需要,生产红糖、白糖、冰糖。清道光末年(1849年)竹园商人董小佐从广东请来煮糖师傅,在竹园传授制糖技术,制糖技术在竹园迅速得到推广,竹园的地主们纷纷开设土榨、糖坊,生产红糖、白糖。竹园生产的红糖、白糖、冰糖,因其质量好,清香纯甜而畅销省内外。昆明市顺城街的“茂昌号”、“德泰行”两个大商号专销竹园糖。竹园每年生产的上百万斤食糖,全靠马帮驮运,销往全国各地。由于竹园蔗糖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交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商人纷纷到竹园经商做生意。清道光年间(1821年)竹园的商业十分活跃,商贾云集。广东、广西、四川、江西、湖南等7个省的商贾在竹园街开设会馆,接待当地的来往客商,打理生意。这些商旅会馆,最具代表性,体现了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那些南来北往的客商们,云集到会馆里,他们不仅带来大量的物资和财富,而且带来了内地先进文化技术和观念意识,同时已带来了内地的商业信息和经济技术信息,给竹园街这个小小的边城小镇增添了生机活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贸易的繁荣。广东会馆是这些商旅会馆中最具代表性和规模最大的会馆。它位于竹园五里长街的中部,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662-1722年)至光绪、咸丰年间已初具规模。整幢建筑群分前殿、中殿、后殿,坐东朝西,全是砖木结构,占地面积951平方米,东西长63米,南北宽15.1米,均为单檐歇山顶构架,中、后殿前有院心各一个。在当时没有现代化运输工具的情况下,全部用马帮一砖一瓦从广东驮运过来,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大殿北侧有清咸丰年间(1685年)所立的碑刻两块,一块刻有“粤东会馆”(又称广东寺)四个大字,一块为鼎建会馆助金录名碑,馆内的碑文刻有“竹园一埠,乃滇南衡衢之枢,上通省会,下接两粤,商货络绎”。粤东会馆造型别致,为粤东地区的建筑风格,这样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在滇东南实属罕见,是云、贵、川和沿海地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大西南与“两广”地区通商贸易的历史见证。

清末民初,竹园的商贸经济到达了鼎盛时期。那时,竹园街市场繁荣,人流、物流、资金流大量涌入竹园。从昆明、玉溪、大理、丽江等地的马帮成百上千络绎不绝,穿梭来往于昆明与“两广”之间。竹园是马帮的必经之地和歇脚的地方,很多物资需要在这里中转、集散。外商们把外地的丝绸、棉纱、煤油、茶、烟土等商品运到竹园中转、倾销,再把竹园生产的红糖、白糖、冰糖、山货及土特产运往外地销售。竹园成了滇东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繁华的商贸中心。

 

                             开广大道上的南盘江古渡口

 

马帮是开广大道上的主要运输工具,成百上千的马帮涌进竹园街,几大马店歇不下时,只有在野外扎营露宿。竹园街东南后山的“马道子”,便是当年大马帮集聚、歇脚的地方。马帮在这里露宿、过夜、休息,补充给养。此地十分热闹,因此而得名。官绅富豪的大马帮声势浩大,威武雄壮,赶马人都背有好的枪支(路上防土匪野兽),带头马和第二匹马的辔头上扎着绸带、缨球、镜片等色彩艳丽的装饰,耀眼夺目。马的脖子上挂着一大串响铃,马鞍上插有是谁家马帮的旗帜,每对马帮都养有一只猴子,即:弼马温(避马瘟)之意。马帮行进时悠扬的铃声回荡在山野空谷之间,“沉闷、铿锵“的铓锣声传出数里之外。马帮从竹园街向东出发便进了大山,浩浩荡荡的马帮穿越在莽莽的群山之中,道路崎岖,路途的艰险,但难以阻挡马帮队伍的前行。

一条蜿蜒的古道沿着山腰爬过一个个山头,延伸进深山老林中,在通往邱北古道旁边的荒山野岭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大土堆,名“狗坟”。“狗坟”是一队马帮的一只猎狗死后埋在此地,故名狗坟。马帮常年奔波在古道上,猎狗与马帮为伍,为马帮带路、守夜、报警。古道十分艰险,马帮经常会遇到土匪抢劫和猛兽的袭击,不管是白天在路上行走,还是晚上马帮歇脚休息,只要遇到土匪和野兽来袭,猎狗都会预先报警,使马帮有所防备,化险为夷。但在一次与土匪的遭遇交火中,猎狗不幸中弹身亡。马锅头十分悲痛、惋惜,就用马帮驮着的锦缎将猎狗缠身厚葬在古道边。古道上有些地方只容得下一匹骡马经过,在竹园与者甸之间,有一段名曰:“夹槽”的山头小道,这是当年人工开凿的一段窄路。仅够你一匹驮马经过,不注意便会撞在两边的山上,过这段路时,赶马人要牵着马小心翼翼地通过。经过“夹槽”便进入了“石牛塘”,“石牛塘”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块大平地,塘中长满了棠梨树,一到春天,棠梨树花竟放,白茫茫一片,清香扑鼻。“石牛塘”西北面高而东南面低,因无处排泄,雨季时便积水成塘,形似一头老水牛在悠闲地低头饮水,故而得名,古道从其间穿过。相传,北宋名将杨六郎(杨延昭)搬兵路过此地。杨六郎千辛万苦来到弥勒境地,当他爬过者甸四家的石阶路后,即将进入“石牛塘”时,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闭目养神。杨六郎急忙上前躬身施礼道:“请问老伯,前面是什么地方?”老翁慢慢睁开眼睛,上下打量了杨六郎一眼,然后两手捋着雪白的胡须,慢条斯理地从口中吐出了三个字“石虎塘。”转眼间,老翁就不见了。杨六郎惊奇地望着天空,只见一片白云飘在天空。他低下头来神情恍惚地自言自语道:“羊落虎口,九死一生,天该绝我唉!”随后便沮丧地带着护兵沿途返回到邱北县境内的一个大山洞中自杀身亡。后人将此洞叫为“六郎洞”,不知是天意还是人为,老翁错答一字,便酿成了杨六郎退兵自杀的悲剧。

    “开广大道”出石牛塘后,是一段从山头到山脚用不规则的石头铺成的石阶路。“石阶路”,是弥勒“开广大道”上最具代表性的“五尺古道”,古道上的石头历经风雨的冲刷,一个个光滑铮亮,大批的马帮千万次地踩在一个点上,石头上留下了深深的马蹄印窝,无数的蹄印,重复的磨砺后留下的是一种记忆,一种深深的烙印。

    沿着“开广大道”经过者甸小坝子后,又进入了连绵起伏的莽莽群山之中,爬上“林就”后山,即:二台坡。二台坡上有一个茶庵寺,茶庵寺为(湖南)宜兴法藏寺僧人知渊、如檠、如林等修身行善之地。清雍正八年(1731年)如檠捐资建于“开广大道”必经之地二台坡。传说两个老和尚在此寺为过往“开广大道”的行人马帮免费提供茶水服务。他们每天除念经和管理寺院外,要把开水烧好,让过往的马帮行人在寺里休息喝茶,行人们在此休息喝茶后再上路。茶叶寺里没有水井,仅有一个装水的大石缸,寺院里养着一匹小毛驴,小毛驴很听话,每天早上它都要驮着两只水桶到山下的寨子里驮水。寨子里居住着一些壮族,他们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不管什么人,只要见到小毛驴,都会主动地把毛驴背上的水桶装满,让毛驴把水驮到寺里。老和尚们再把毛驴驮的水倒在大缸里,直到把水装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此以往。

    茶庵寺东面建有两座塔,分南北二塔。南塔于清雍正八年(1731年)弟子如擎捐资,第三十四世弟子王成玺所建。北塔为茶庵寺第十八世老和尚知渊之塔,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20年)三月二十日由弟子宏波敬立。时过境迁,如今塔和寺皆毁,留下些残垣断壁,仅有大石缸还在荒山野岭上,向路人默默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从茶庵寺往前走,又是一段石阶路,一直从坡头下到坡脚,坡脚是马鹿塘。这是一段极为险峻陡峭蜿蜒的石阶路,两边树木参天、长藤缠绕。阳光从树冠上一束束挤射下来,斑斑点点地撒落在石头上,流光四溢、烟岚飘逸,美轮美奂。笔者在古道上,发现了一只锈迹斑斑的半只马掌,深深地嵌在石头里。它很可能是当年马帮路过时,其中一匹马的马蹄踩进石窝里留下的,无疑它是历史的见证,是“开广大道”上留下的最为珍贵的古迹。古道经过马鹿塘,马鹿塘原来有一座“天生桥”。“天生桥”原来只有天然石墩,没有桥,它是“开广大道”上的一道天堑。“开广大道”上过往的客商为了跨越这道天堑,纷纷解囊捐资利用天然石墩建起了石桥,取名“天生桥”。“天生桥”上刻有“通津渡”三个大字,桥头立有“开广大道”天生桥功德碑,从而天堑变通途。

越过“天生桥”便进入了江边街,江边街位于南盘江西岸。马帮在这里要停留等待渡过滚滚奔流的南盘江,进入邱北县境内。江边街旁的南盘江西边有一个古渡口,渡口十分热闹繁忙,每天经过这里的马帮要从渡口乘船摆渡过江。一批马帮要经过数十次往返才能摆渡完。在雨季江水猛涨,汹涌澎湃,波浪滔滔,摆渡的马帮有时会连人带马一起翻入滔滔的江水中,因而马帮渡江不但慢,而且极为凶险。为使其摆渡平安无事,祈求神灵保佑。沿江船民及过往的马帮客商,捐资在南盘江东岸(今邱北县解放寨)“开广大道”东渡口建造镇江寺,该寺早为土房,但建寺后,船只马帮仍发生沉江事故,为使镇江寺显灵生威,镇住江龙。光绪28年(1903年)改土房为瓦房,据重建镇江寺碑记述:寺内供“扬四将军”(镇江大王),殿宇辉煌,每年农历初八,沿江船工400余人,集船百余只于此寺做会,祭拜镇江大王,保佑行船过往马帮平安,祭拜热闹非凡。该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毁,仅存重建镇江寺碑。清光绪末年,在距江边渡口6华里的“开广大道”必经之地“石岩头”,由广东会馆和“十八寨”富商王炽出资牵头,在南盘江上架起了铁索桥,取名“广辉桥”,该桥由数根大铁链组成,铁链上铺设木板。桥长80米、宽5米,可通行大批马帮,解决了马帮渡江难的问题,从而使大批马帮浩浩荡荡地跨过滚滚奔腾的南盘江,进入邱北县境内后直抵“两广”。

 

                                             开光大道遗留的马蹄掌

 

   1910年1月,滇越铁路通车,铁路途径弥勒县境西部。西洱、巡检、盘溪火车站成为县境内和建水等附近县的物资集散地。民国23年(1934年)昆明到剥隘及广西的公路在弥勒县境破土动工并通车,滇越铁路和“昆剥”公路的通车,极大地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条件。马帮这一古代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逐渐被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取代了。昔日兴盛、繁忙、热闹的“开广大道”随之衰没,沉寂下来,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下。

    如今,古道上的古迹早已荡然消失,只留下残垣断碣,古道上的历史传说早已被无情的岁月淹没,留下的是历史的沉淀与厚重。“古道西风瘦马”、“马帮铃声山道远”昔日马帮那长长的影子,日夜不断地在古道上迤逦穿梭,所有的承载都留给了古道。触摸岁月会使人平添一些沧桑和感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已变得十分通畅和发达,公路网、铁路网四通八达,而昔日繁忙热闹的古道却萧条、沉寂下来。古道的兴衰,无疑是一段历史的过程。人类社会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古道只能接受现实,忍受着起起落落的寂寞,但它毕竟是历史文明的源头,社会的起步。古道是一段辛酸艰难的历史,古道上兵匪、毒虫出没,险象环生,每走一步都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在马蹄与石块的碰撞中,不知有多少骡马累死山野;在赶马人与险恶环境的搏击中,不知有多少赶马人横尸荒野,命丧黄泉。然而,勇敢的赶马人没有退缩,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畏艰险、不畏强暴、不畏死亡,前赴后继闯出了无数个像王炽一样的富商巨贾,用马帮驮来了一个个繁荣、富裕的城镇。

                                  开广大道旁的古树  

 在孤零、寂静的古道上,我的心被震撼了,行走在这条古代“开广大道”上,我依稀听到了那清脆悠扬的铃声,听到了赶马人哪粗犷的吆喝声。当我站在大山的巅峰时,只见那滚滚奔流的南盘江像一条蜿蜒的长龙穿山越岭、势不可挡、奔流向前;当我走进南盘江河谷深处,仿佛听到了来自大自然深处的躁动之音,听到了新世纪中国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的历史强音。历史在这里交汇、碰撞、延伸,把人类文明继续推向一个更新的阶段。

历史往往会有不期而遇的巧合。是历史钟情于弥勒的“开广大道”,还是上苍对弥勒“开广大道”的眷顾,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沉寂后,弥勒的“开广大道”似乎又复活了。21世纪的今天,在弥勒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在“开广大道”的两翼,锁砚(弥勒锁龙寺到文山砚山)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桂昆”铁路已开工兴建。更为巧合的是在昔日江边街南盘江渡口的上游架有公路大桥,下游附近新架世界最高铁路大桥,气势宏伟,蔚为壮观。“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两条新干线将成为新的“开广大道”,成为西南通往“两广”,通往东南亚的大通道。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