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神秘的彝族祭雨仪式

神秘的彝族祭雨仪式

关键词:神秘的彝族祭雨仪式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神秘的彝族祭雨王洪伟 王洪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hwj1986510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97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神秘的彝族祭雨仪式

http://www.yndaily.com  2005年09月11日 16:38 云南日报网



    半露着身体的小男孩抬着祭祀用的猪头、猪腿,今天他们可是祭雨的主角呢。

      

    怀抱公鸡、母鸡的长老们神情庄严、肃穆。

      

    祭祀仪式上的大毕摩(法师)杨天礼,在村民中享有极高声誉。

      

    吹响嘹亮的过山号,开始祭雨的仪式。

      

    大毕摩在做法事

      

    村民们用竹子、彩纸在扎彩龙,准备祭雨。

      

    参加祭雨的阿乌姑娘们。

      

    村民们用陶瓷缸接取从龙王嘴里流出的清水。

      

    村民们跳起了古老、神秘的祭雨舞蹈。

      

    祭祀用的祭品。

    祭雨,是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东山镇的彝族支系——阿乌人一个古老、神秘的仪式,有着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属龙日,村民都要到这儿来杀鸡祭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今年1到5月,云南省经历了50年未遇的大旱,6月1日,村民们举行祭雨仪式后,到了晚上,一串串雷声伴随着耀眼的闪电笼罩着村庄,那黄豆粒般的雨就下了起来,并且下得越来越大,使久经干旱的庄稼得救了。第二天清晨我们起来时看到,村里的水塘里都盛满了清水……

     祭雨的由来

    今年5月下旬的一天,在弥勒县东山镇任文化站站长的李保顺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今年农历4月的第一个属龙日,也就是公历的6月1日,接雨坡村的彝族支系——阿乌人,将要举行他们的传统仪式——祭雨,邀请我到时去采访。得知这一消息我很高兴,早在1月我到东山镇采风时,就听对当地的民族文化喜爱和比较了解的舍木小学校长杨永斌介绍过这个充满神秘感的“祭雨”。拍摄祭雨仪式由此成为我的心愿。

    在弥勒县城坐上镇上派来接我们的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便来到了东山镇。东山镇,位于弥勒县东部海拔2020米的高寒山区,这里居住着彝、壮、苗等少数民族同胞。第二天早上,在李保顺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的接雨坡村。这是一个只有41户人家的彝族小山村。这里树木葱茏,各色小野花在村子的角落绽放着美丽的笑脸,散发着一阵阵醉人的馨香……我们来到了老朋友杨永斌的家里,刚走进院子,我就被坐在他家里的几位彝家少女绚丽的服饰吸引了,见我对姑娘、小伙的服饰如此着迷,李保顺和杨永斌热情地向我介绍起阿乌人的生活情况:阿乌人是明代从现在的曲靖市所辖的师宗、罗平等县迁徙而来的,现有人口9000多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2,目前东山镇的大杨柳村是阿乌人主要聚居的村寨。

    祭雨习俗的兴起有一个神奇而又古老的传说:远古时期有一条青龙和一条白龙。它们从遥远的东方(福建东海一带)来到了这里,要将村子下面巨大的山凹子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刚到这里青龙便对白龙说:“终于到目的地了,看四位轿夫也辛苦了一夜,就歇歇脚吧!”他们刚停下脚步,龙王还没有来得及施法造水,近处的村子里便传来了鸡鸣、狗吠声,天,渐渐地亮了……龙王非常无奈,因为天一亮便再也无法施法了,两条龙心里一急,就变成了两座相连的山。那天以后,当地半年多没有下过一滴雨。眼看种下的庄稼冒不出芽,人畜饮水要到很远的地方马驮、人背。一天,村里的一位长老拿着扁担上山去打柴,他忘了带水,又渴又累的他靠在一棵大树下歇息,自言自语地说:“雨神啊,快给我们降些雨吧!”不一会儿这位长老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听到树上有一只小鸟在叫“快祭雨、快祭雨……”,长老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再细细一听,这只小鸟确实是在叫“快祭雨、快祭雨……”,他急忙赶回村里,告诉村民们所见情景,村民们说这长老是老糊涂了,都不理他。长老无奈之下只好带着自己6、7岁的小孙子,抱着自家的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和一些祭祀用的纸、香来到一棵大树下摆上祭品,念念叨叨着进行求雨。不太懂事的孙子在一边问:“爷爷,我们这样做有用吗?能求得雨吗?”长老叹了一口气说:“唉,也只有试试看了。”说来也怪,到了傍晚时分,淅淅沥沥的小雨就飘了下来,爷孙俩十分兴高。第二天,天刚亮,他们又跪在了这棵大树下,祈求雨神再多下些雨。过了一会儿,村里的长老又来了几个。他们说,这雨神真灵,看来今年我们不会饿肚子了,明天让全村的人都来拜一下,让雨水把水塘都装满,我们就不用到很远的地方驮水了。第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到这儿求雨,他们身上披着棕衣,头上戴着草帽,肩上挑着木桶,手里拿着木瓢,边跳边唱着歌谣,大意是:“龙王啊——雨神,今天我们在这儿杀鸡宰羊敬献您,希望您能够年年保佑我们村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到了晚上,雨又下了起来,清晨起来时水塘里都盛得满满的了。从此后,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全村的人都要到这儿来杀鸡祭雨,这种祭雨习俗一直流传下来,这里也就叫“祭雨坡”了。后来,在“文革”期间,这一传统的民间民俗被停止了,“祭雨坡”也被改名为“接雨坡”……

      祭雨与下雨

    下午1点多钟,随着锣鼓的敲响,一串串嘹亮的过山号声划破了山村的寂静,神秘、庄严的祭雨仪式开始了。只见村里四个半露着身体的小男孩抬起猪头、猪腿;几位头戴竹斗笠、怀抱公鸡、母鸡的长老和年轻的村民们组成的祭祀队伍,在69岁的大毕摩杨天礼的率领下,穿过长长的村中小道,向村外树林中的祭祀地点缓缓走去。大毕摩边走边用绿树叶沾上清水洒向路边的人群、树木,姑娘、小伙边走边唱起了祭祀歌跳起了求雨舞。队伍来到摆设着龙王牌位的祭祀台前,只见几个壮年男子将一只羊拉到龙王牌位前,用清水将羊的全身洗得干干净净。原来:现在举行的仪式是礼生,即献活的祭物。大毕摩杨天礼念起了经文,村民们在长老们的率领下,纷纷唱起了祭祀的歌曲。礼毕,只见那条用纸扎的彩龙嘴里流出了一股细细的清水,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涌上去用陶瓷盆、罐、缸等去接水,随后又将接到的水挑去倒在村子里的水塘、水池里。而那几个壮年男子则将杀好的羊放到一口大锅里煮熟,进行最后的一道仪式——回熟。而后参加祭祀的人们在大毕摩的指挥下,将煮熟的猪头、猪脚、猪尾、鸡、羊盛在一个托盘内敬献龙王爷,这时大毕摩杨天礼念起经文,人们纷纷行礼,祭雨的仪式就算结束了。

    天,渐渐地黑了。我们围坐在农户家中的火塘旁,饮着醇香的彝家米酒,品尝着彝家人特地为我们准备的那别有风味的羊肉火锅,谈论着这祭雨的事。杨永斌告诉我:以往在祭雨后的两天内必然要下雨,这已是多年来形成的规律性。正当我对他的话持怀疑态度时,忽然,一道雪亮的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空,紧随着一串震耳的响雷声响过之后,那黄豆粒般的雨就下起来了。

    “下雨了。下雨了!”

    人们兴高采烈地喊着、嚷着,挨家挨户地奔走相告着。雨,越下越大了。在耀眼的闪电映照下,我看到那些久经干旱的农作物正尽情地畅饮着这宝贵的甘露。村民们唱起了欢乐的酒歌,姑娘、小伙在屋前跳起了热情、奔放的彝家舞蹈,整个山寨沸腾起来了……

    第二天清晨,我们来到田间,看到,往日那一个个干得见底的水塘里都盛满了清水,喝够了雨水的庄稼,那碧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嫩得恰似彝家少女那秀美的脸蛋。正在地里劳作的村民一个个脸上的笑容就像山间那盛开的马缨花。对于接雨坡村“祭雨”就下雨的神奇之事,有的人说是巧合,是因为雨季来了。我觉得祭雨仪式上祭雨的舞蹈和一系列祭雨歌曲有着很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特别是当村民们告诉我,这种仪式现在只有不多的老年人掌握时,我的心情越发迫切了。

                   王洪伟 文/图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