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笼罩在历史迷雾中的云南白鹤寺

笼罩在历史迷雾中的云南白鹤寺

关键词:笼罩在历史迷雾中的云南白鹤寺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弥勒在线编辑部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nanshanw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45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笼罩在历史迷雾中的云南白鹤寺

 

 黄 汝 兴 

 

清代小说《乾隆下江南》第六回《梅花桩僧俗比武 西禅寺师徒相逢》中写道:“方世玉在杭州雷老虎摆的擂台上打死雷老虎后,雷老虎的岳父李巴山、女儿李小环找方世玉寻衅报仇。其母苗翠花知自己和方世玉都不是李巴山的对手。遂赶往福建少林寺(南少林)请至善二师伯出面相救,到了福建少林寺后,至善出外云游去了。苗翠花伤心失望。沙弥对苗翠花说:‘你何不到云南白鹤寺请五枚师太呢!’苗翠花随即日夜兼程赶往云南白鹤寺请五枚师太出山相救。”小说中提到的云南白鹤寺,就是弥勒市竹园镇西山顶上的白鹤寺。据清乾隆《弥勒州志》记载,“明末清初,弥勒地区佛教盛行,寺庙林立,仅竹园地区就有大小寺庙上百个。白鹤寺在构甸坝(今指竹园坝)西山顶上。”如今,当年的白鹤寺早已荡然无存,销声匿迹。云南白鹤寺源于何时建盖,究竟是怎样消失的?众说纷纭。它始终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中,让人们去探寻,去揭开笼罩在它身上的迷雾。

    据传白鹤寺是少林寺“五老”(五枚师太、至善禅师、白眉道人、苗显及冯道德)之一的五枚大师所建。五枚大师不但是少林武术的传承人,还是《咏春拳》、《云南白鹤拳》的创始人。五枚何许人也?五枚出生在明王朝一个大臣家中,因其父被奸臣所陷害,全家遭满门抄斩。时年五枚刚记事,被父亲的一个下属冒死相救,连夜逃出京城,到福建投靠父亲的故友,后又隐居于福清南少林。五枚原名:朱红梅,因出生于明朝天启年(1623年)正月初五,故取“五”字。出生时正值红梅盛开,取“梅”的谐音字“枚”。她将“五”、“枚”两个字组合作为自己的法号。另因红梅呈朱红色,这又与其本姓“朱”字相吻合。五枚认为梅花骨朵虽小,却能笑傲风雪,本质高雅、清丽,这刚好代表了《詠春拳》弟子的修养和气节。她三岁时就开始读《四书》、《五经》,六岁跟府中的将军们练习武功,九岁随御医学习中医理论并修炼禅功。明末清初,汉人纷纷揭竿而起,反清复明。据史书记载: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初七,明朝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达等,拥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旋即称帝(隆武帝)。地处南方沿海的福建一带素有尚武之风。隆武帝创立南明朝廷之后,反清之风更加高涨,众多武林高手也加入反清行列。郑芝龙降清之后,南明灭亡。但是民间武林高手们仍以福清南少林为秘密据点,奋力反抗清廷。后因叛徒出卖,清廷火烧福清南少林。朱红梅在大臣卢若腾(字闲之,福建金门人,崇祯13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出任浙江布政司左参议,巡海道)等长辈专程保护下,幸运逃离了这场劫难。“梅花数点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面对重大变故的朱红梅在逃难途中,为广大灾民、饥民的悲惨命运及抗清义士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所震动。她决心与寺院孤佛、青灯黄卷长修,暗中行善救民,普度众生。

    五枚辗转逃到远离朝廷的云南。一天,她到了通海县,便在此暂且歇脚。通海是当时云南总兵的驻地,总兵叫元通哈赤,统领九路大军。他在通海曲陀骆关建了一座天王庙,用100俩黄金铸造了一个接香灰的大盘子,作为寺“宝”放在佛像下面,以震四方。若干年后,金黄色的大盘子已被香火熏得黑不溜秋,无人知晓。后人只知道天王庙中有“宝”,但不知放在何处。时有一“下江”(云南称“广东、广西”)商人。他听到天王庙中有宝的消息,并从民间打听到关于此宝的一句歇后语。这句歇后语是“进也见,出也见,有谁能发现,请问对门的老‘现’(杏字的谐音)。商人欲想得到此宝,便悄悄走进庙里,转悠了几天,日夜琢磨这一句歇后语的含义,整日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终不解其意。寺中的宝物究竟藏在哪里呢?商人不甘心,继续在寺中寻找。一天,天气晴朗,烈日当头,商人漫无目的地转悠到了天王庙门口,无意中看见了寺院大门外有一颗老杏树。倏地,他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歇后语中的“有谁能发现,请问对门的老现?”“现”不就是“杏”的谐音吗!他大步跑到老杏树下,注视许久。然后,从老杏树往大殿内院望去,看见神台上有一个被香火熏得黑漆漆的大盘子。商人寻思,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宝物。他快步走到香火盘子前,小心翼翼地用手指甲在上面刮了几下,果然看见了金晃晃的颜色。他喜出望外,再把刮下的黑灰涂在香火盘上,他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悄悄地溜出了寺院,回到了家中。他想自己如何才能得到宝贝呢?何不来个偷梁换柱,以假乱真,把宝物换回来,主意拿定之后。他到街上找了一个手艺精湛的木匠,按着寺院中香火盘子的尺寸大小,做了一个木盘子,并在上面雕龙画凤,然后再往上面涂上金色的油漆。金光闪闪的香火盘子和真的一模一样,难辨真假。商人选了个好日子,买了些香,抬着金晃晃的香火盘子,到寺院里找到了主持,说自己到寺院来烧香捐功德。他烧完香,捐了功德后对主持说:“大师,瞧这香火盘子太黑了。为此,我特意做了一个金的,把这旧的给换了,已算是我对佛的一片诚心吧。”主持双掌合一,“多谢施主,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商人把换下来的香火盘子揣在怀里,一路小跑回家。他躲在自己的卧室里把盘子上的黑香灰擦去。顿时,一个金光灿灿的大金盘子出现在眼前。他高兴得大声喊道“老天开恩,赐宝于我,我要大富大贵了。”而后,用一块红布小心翼翼地把宝物包好藏了起来。他兴奋得几天几夜合不拢眼,整天下馆子吃喝玩乐,在街上招摇过市,眉飞色舞,神气十足,洋洋得意。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五枚到通海后,知道了此事,也就打起了此宝的主意。她想:“自己颠沛流离,辗转逃到了云南,既无安身之地,又身无分文。何不用此宝来建一座寺院,在这远离朝廷,远离战火,远离争斗厮杀的边远、偏僻之地作安身之地,念经习武,修身养性、救众生于水火。”为此,她亲自到商人家登门造访。商人见有大师来访,甚是热情。他把五枚迎进客厅让座,并迅速斟上茶水,然后满脸堆笑地说:“师太到寒舍来有何指教。”五枚边喝茶边笑着问:“施主是否从天王庙中得一宝物?”商人惊讶地回答说:“师太那里听说的,鄙人从没有得到过什么宝物。”五枚见商人十分圆滑狡诈,就开门见山地说:“老尼是少林寺的五枚,想必你已知道吧。我知道你从天王庙中把金盘子换走的事了。你这是违背佛祖的旨意,你如执迷不悟,不把宝物交出来,那你就会受到佛祖的惩罚,全家都不会得到安宁。你还是把宝物交出来资建寺庙,行善积德,才会得到佛祖的宽恕。”商人见机密已经泄露,同时又慑于五枚的武功和法术。只好对五枚说:“多谢大师点悟,鄙人愿把宝物交给大师,建盖庙宇,积德行善,造福黎民百姓。”商人只好违心地把藏着的宝物交给她。五枚把宝物藏好于身,然后双掌合一。口中念叨:“多谢施主,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五枚得到宝物后,就开始寻找建寺的地点。为了找到最佳的地点,她风餐露宿,跋山涉水,遍访了云南的大小山川。一天,五枚来到了弥勒县竹园的西山垭口顶上就此停了下来。举目四望,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群山连绵。西山巍峨壮丽,绵延数十里。东面是一马平川,坦荡如砥,沟河纵横,土地肥沃,富饶美丽的竹园坝子。西边是溪水潺潺,花红柳绿,百鸟争鸣,落英缤纷的“十八寨”。北面,甸溪河像一条长龙,从两山之间滚滚奔涌而来,气势磅礴,势不可挡。来到“跌龙”(地名)后,便形成一道银色的大瀑布,蔚为壮观,那瀑布声响彻整个山野。然后掉头向东,冲出西山垭口,流经竹园坝子向南汇入南盘江。垭口南边山上有一地方,三面环山,南面山高出,好似靠椅的背,东西两边有小山相连延伸,就像是座椅的两个扶手,中间平坦,分成两台,整座山形就像是一把坐南朝北的大靠椅。前面两边还有两个小龙潭,龙潭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犹如是人的两只眼睛。周围森林蔽天,花木葱茏,溪水潺潺,白鹤翩舞,麂兔相逐,百鸟争鸣。晚上,明月当空,清辉柔美,山风送爽,流泉淙淙,波光闪闪。就像唐代大诗人王维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五枚觉得如此仙境,实乃传说中的云南十八把金交椅之一 。她又询问了当地的牧人,知此山叫“白鹤山”。据说:很久以前,“十八寨”的张家冲旁边有一个大水塘,水清碧蓝,周围绿草如茵,野花遍地。水塘边有一座小山包,形似一头老水牛,从高处往下看,犹如一头老牛在水塘边卧着饮水,因而此地就叫卧牛塘。卧牛塘附近有一块风水宝地,每当月明如镜的晚上,在远处便会看到两只白鹤在水塘边上饮水,在绿草地上翩翩起舞。当人走近时,白鹤便会不翼而飞,消失得无影无踪。本地的许多风水先生都慕名前来寻找宝地的具体位置,但都因法术有限,找不到失望而去。当地有一家财主,为了得到这块风水宝地,特意从外地请来了一位很有名气的风水先生。这位风水先生名叫“罗道先”,他带着一个年轻的徒弟,前来为财主家寻找宝地。罗道先带着徒弟在卧牛塘周围转悠了几天,又用罗盘撵地,当罗道先撵到卧牛塘东南方向的半山腰上,就晕倒在地,失去了知觉,徒弟在傍边大声叫喊,仍不见醒来。大约过了30分钟后,罗道先终于醒过来了,但眼睛却什么都看不见了。他高兴地对身边的徒弟说:“此地便是我们要找的宝地。”说完后,让徒弟搀扶着他回到了财主家,把找到宝地的具体经过和位置一一细说后。老财主激动得跳了起来,手舞足蹈地高声喊道:“我终于得到宝地了。”而后慷慨地重赏罗道先,并挽留罗道先师徒留住他家。罗道先盛情难却,只得住了下来。老财主天天宴请罗道先师徒,整日大鱼大肉,酒杯交酬,乐不亦乎。俗话说:“乐极生悲”不几日,由于极度兴奋,老财主暴病而亡。家人便想把老财主葬在找到的风水宝地上,庇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财主家请罗道先做他家的地理先生,负责出殡、安葬事宜。罗道先只得应诺下来,帮他家算定出殡的时辰后,便带着徒弟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到宝地上挖圹。开始挖地时,倏地,从宝地中飞出两只白鹤,徒弟手疾眼快,伸手逮住了其中一只,把它捏死,用白鹤身上的血搽在罗道先的眼睛上。瞬间,罗道先的眼睛便看得见了,傍边的人都觉得太神奇了。另一只白鹤向东南方向飞去,在竹园西山垭口南边山上盘旋了三圈后,便落在山上的森林中,繁衍后代,因而人们就把此山叫做白鹤山。五枚心想,白鹤山正好应了自己的本名(白鹤),于是心中大喜,便“选地栖息于此(碑文尚有此句)”。五枚用那金盘子兑换成银票,作为建寺院的资金。她找来工匠,选择吉日良辰,在此地动工兴建。不久,一座雄伟恢宏、庄严肃穆的新庙宇便出现在白鹤山上,名曰:《白鹤寺》。

白鹤寺前有山门,后有亭阁。寺里有:前殿,中殿,后殿,每座大殿屋顶鎏金碧瓦,门窗上雕龙画凤,寺内佛像林立,形态各异,嬉笑安详。殿前的台阶上塑有两只白鹤,栩栩如生。两边有厢房,五枚自己住的地方叫“静缘庵”。寺院里不但种了许多奇花异草,还种有青松翠柏。院中四季长青,鸟语花香。白鹤寺可容纳僧人300多人,四方香客络绎不绝,纷至沓来。清乾隆年间,竹园商人从广东引种甘蔗成功,后又引进制糖技术,生产红糖、冰糖。竹园成了生产红糖、冰糖的主要地区之一。竹园每年生产的上百万斤红糖、冰糖,全靠马帮运出。马帮把竹园的食糖运出去,又把外地的物资运进来。一时间,商贾云集,经贸活跃。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陕西等省的商人纷纷到竹园街开设会馆,竹园成了滇东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繁华的商埠。古代云南西部有著名的“茶马古道”,东部有鲜为人知的“开广大道”(开:今文山州,广:广东、广西),“开广大道”西起昆明,经路南、弥勒、竹园、文山直达广东、广西。古道从竹园西山垭口经过,一边是滚滚奔流的甸溪河,一边是峭岩陡壁。从古道上白鹤寺,有一条蜿蜒、崎岖的小道。山道虽然艰险,但过往马帮到此山脚下,都要停下来,马锅头会带着一帮人,爬上山头,到白鹤寺歇会脚,喝杯茶,烧柱香,磕个头,祈求菩萨保佑马帮一路平安。随着竹园街的兴盛,“开广大道”上马帮的繁忙,白鹤寺也随之声名鹊起。

白鹤寺里终日暮鼓晨钟,念佛诵经,习武健身,香火鼎盛。五枚至此,静下心来潜心习武。她虽已武功高强,但还刻苦神钻,自创了《咏春拳》和《云南白鹤拳》,使《咏春拳》名传四海,威震八方。五枚除了有精湛、高深的武功外,还有较高的医术。她为百姓行医治病,济贫扶弱。不少千金小姐、村姑、尼姑、道姑、等都慕名而来,拜她学习医术、武艺。五枚的本名为白鹤,她虽年过花甲,但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身高七尺有余,腰圆背厚,身强体壮,活了100多岁。五枚长寿自然有其重要的养身之道,使其功力不衰,武艺超群。源于她刚到白鹤山时听当地人说白鹤血能治病的原故,因而她身边专门养了一只白鹤,自己研制出了一种用白鹤的口水和其它药物配制成的药丸“白鹤仙丹”。她定期吞食白鹤丹,以保持本人旺盛的精力及庙宇的活力经久不衰。五枚在白鹤寺后院,建了一个六角亭。亭子的瓦檐下装修吊顶,吊顶上绘有八卦图,八卦图图板是活动的,白鹤就放养在里面。每天早晨,五枚用宝剑头点着太极眼,图板就会自动滑开。白鹤会自己飞出来,尔后落在院子中间把口水吐在五枚事先准备好的盅里。待白鹤把口水吐完后,兑入其它粉面药合成药丸,五枚便及时吞下。长此以往,从不间断,使其精神焕发,延年益寿。白鹤寺在五枚的主持下,日渐兴盛,声名远播,不少朝拜的香客和投师习武者慕名而来。

然而,白鹤寺却在后来的岁月中突然消失了。白鹤寺为什么会消失呢?这是一团笼罩在白鹤寺上面的历史迷雾,至今也难以揭开。白鹤寺的消失在民间有许多传说,说法主要有二。

其一,白鹤寺是被“天火”(雷击)烧毁的。当时,广西地区的佛教与道教发生争斗,摆擂台比武。佛教的一位高僧在比武中被打伤,昏迷不醒,多方寻医诊治仍无效果。当听说云南白鹤寺的五枚有“白鹤仙丹”,可治百病后,就派了两名僧人前来白鹤寺寻找“白鹤仙丹”。两人马不停蹄,赶到白鹤寺拜见五枚,说明来意后。五枚婉言推辞说:“我根本就没有什么包治百病的仙丹,这只是世间的传闻罢了!你们还是赶快回去另请高明,免得耽误了救治病人。”两人苦苦哀求,五枚还是不应。两人不相信,私下合谋,她不给,我们就偷。于是,两人便装成告辞返回的假象,走出白鹤寺后,就悄悄地躲进了附近树林,偷看五枚是怎样取“白鹤仙丹”的。第二天早晨,两人偷看了五枚取白鹤丹的全过程后,十分高兴。他两在树林里,熬过了漫长的黑夜。天刚亮,两人偷偷翻进院墙,小心翼翼地来到白鹤亭,学着五枚的方法,先用一根木棍指着吊顶上的太极眼,图板自动滑开了,白鹤从里面飞出来落在院子里,吐了一地的口水,由于两人没有经验,没有找盅来接。白鹤一直吐个不停,把地板都湿透了,最终身绝而亡。正在前院练功的五枚,突然觉得右眼在不停地跳,预感到有事,直接朝白鹤亭跑去,只见白鹤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五枚知道白鹤已死,气愤至极,大声吼道:“大胆妖孽,竟敢害死我的白鹤,看剑吧!”挥剑朝两个僧人劈去,两人见势不妙,那敢与五枚相打,随即转身跳出院墙,朝树林深处逃去。五枚看着与自己朝夕相伴,就这样被人害死的白鹤,甚为悲伤,禁不住潸然泪下。她双手合一,口中默默地念叨“此乃天意,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随后又抬头静观天象。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黑压压地压向白鹤寺,狂风大作,刮得天昏地暗,山岳晃动。五枚预感,一场灾难就要降临,难以幸免。因而,她令众僧赶快逃离寺院,自己在院内静坐观望,果然不出她所料。顿时,天空电闪雷鸣,撼山震谷,只见一道道刺眼的闪电从天上向寺院劈来,落脚处,却有一只红耗子窜了出来,五枚用木棒撵着红耗子打,红耗子随即就变成了一团火跳到了屋梁上。霎时间,寺院里燃起了熊熊大火。闪电越扯越亮,雷越打越响,风越刮越大,火借风势越燃越烈,迅速燃及整座寺院,熊熊的烈火映红了大半个天空。就这样,寺院在烈火中化为灰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可抗力的天灾,五枚感到无能为力。看着自己多年经营的寺院就这样在顷刻间化为灰烬,她无比悲痛,心灰意冷,无奈中她遣散了众僧徒,自己带着两个徒弟离开了这伤心之地,踏上了漫漫的云游之旅,不知去向何处。

    其二:年轻气盛的武林高手方世玉在杭州与摆擂台比武的雷老虎相打,结果将不可一世的雷老虎打伤致死。雷老虎的妻子李小环,岳父李巴山(白眉道人的首徒)执意要找方世玉报仇。方世玉的母亲苗翠花心想:“世玉决非师伯敌手,除非亲往福建少林寺,面求至善二师伯到杭州以解此厄。”就将这个主意,对丈夫和儿子说知。随即带了干粮、路费,藏了双鞭,就上马飞奔福建泉州而来,到福建少林寺下马后,直入方丈室拜见至善师伯。早有少林门徒,认得苗氏是师妹,就问道:“师叔为何不来,你今独来此何事?”苗氏便将父亲去世,及今被李巴山所欺,特来求救,说了一番。沙弥道:“师妹,你来得不巧,师父前日起程,云游去了。”苗氏一听,长叹一声,这如何是好,我儿没救了。看苗翠花伤心至极的样子,沙弥道:“师妹何不到云南白鹤寺,求五枚师太下山解救?”苗氏一听,连忙道谢:“承蒙指教,我这就赶去请五枚师太相救。”她迅速走出了寺们,取道往云南白鹤寺而来。苗翠花扬鞭催马,星夜兼程,赶往白鹤寺。不几日,已到山门前,她翻身下马直入白鹤寺《静缘庵》中,见到五枚,便拜倒在地。五枚扶起问到:“翠花因何到此?”苗氏就将从雷老虎摆擂台起,至李巴山要寻衅报仇的事细说一遍。翠花此来,“恳求师太大发慈悲,下山搭救我儿性命。”五枚说道:“出家人自归山修隐以来,拳棒工夫已不如昔,就怕去也不济于事。你倒不如去请你至善二师伯去解救,毋庸耽误,快些去吧!”苗氏一听,吓得魂不附体,差点晕倒在地。她泪流满面地哀求说:“我已到过福建少林寺请他,可他出去云游了,我只得到此来请你相救,如你不去,我儿性命难保也。”经再三哀求,五枚只得答应下山。苗氏转悲为喜,再次拜倒在地“多谢师太,我儿有救了。”五枚嘱咐徒弟:“紧守山门,我不久就回来。”随即收拾行李。提了禅杖,骑上了马。苗氏也别了师兄们,跨上马与五枚一起往杭州而去。五枚随苗翠花一起赶到杭州后 ,便立即面见李巴山父女,好生相劝放过方世玉。但李巴山桀骜不驯,藐视五枚,讥讽说:“还是请老尼不要多管闲事了,好自为之吧。我必将方世玉这小子置于死地,为女婿报仇,方解我心头之恨。”五枚气愤地说:“你善恶不分,还为虎作伥,雷老虎横行乡里,祸害百姓,这种武林败类,死有余辜。你还说要为他报仇,这不有损于我少林的武德吗!”李巴山哪里听得进五枚的劝说,硬是要找方世玉报仇。五枚无奈地说:“方世玉是我武林的少年英杰,你好生劝说不听,仍执迷不悟。那你就与老尼交手吧!”李巴山轻蔑地说:“那就先置你于死地,再找方世玉报仇也不晚。”五枚爽快地回答说:“那好,我们在梅花桩上比高低。”李巴山轻狂地应承了。梅花桩是五枚的强手,狂傲的李巴山怎敌得过,几个回合就被五枚打下梅花桩,因伤势过重而死去。李小环与苗翠花交手也被苗翠花打死。李巴山被五枚打死后,方世玉这才躲过一劫,可五枚却埋下了祸根。方家对五枚是千恩万谢,极力挽留她在杭州多住些时日。但五枚牵挂着白鹤寺,婉言谢绝了方家的好意。苗翠花挽留不住,便送了些银子给五枚,虔诚地说:“既然师太不愿留住,我送些银子给你,作为我们捐给白鹤寺的一点功德,请师太务必收下。”五枚不好拒收,只得收了藏于身上,即刻动身。不久,便回到了白鹤寺。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谁知,五枚将李巴山打死后,李巴山和雷老虎的部分弟子们怀恨在心,寻机为李巴山和雷老虎报仇。他们与朝廷鹰犬相勾结,在朝廷鹰犬的挑拨怂恿下,邀约了一些不明真相的广西弟子一起来到云南白鹤寺寻衅。他们在白鹤寺门前高喊“踏平白鹤寺,为李巴山和雷老虎报仇!”五枚见此场面心生疑惧,但她还是出面好心劝说:“师徒们,我并不是有心要相害你们师傅,只是他要相害别人,我好心劝说,他仍执迷不悟,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才与他交手,不想出手过重,误杀了他,为此我已感到内疚,还望各位谅解。你们远道而来,请到寺院里歇歇再说。”但在朝廷鹰犬的煽动下,那伙人哪里能听得进去,非要踏平白鹤寺不可。面对那些猖狂至极的暴徒。五枚与众僧徒个个义愤填膺,奋起抵抗。五枚已是年暮之人,但她临危不惧,一马当先,带领徒弟们与暴徒相厮杀。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僧徒在厮杀中战死。在几个徒弟的护卫下,五枚左拼右杀,才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得以逃生。那些暴徒血洗白鹤寺后,又将其烧毁。

岁月如白鹤寺下面的甸溪河,滚滚奔流而去。草木荣枯,周而复始,朝代更替,沧桑巨变,白鹤寺早已被岁月的尘埃所掩埋,在历史的迷雾中扑朔迷离,只留在人们的传说和记忆中。可谓“白鹤名寺香火浓,松影鹤舞夜半钟。白鹤一去不复返,古寺笼罩迷雾中。”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