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小吃 > 历久弥新的弥勒彝家宴

历久弥新的弥勒彝家宴

关键词:历久弥新的弥勒彝家宴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文字来源:中国红河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nanshanw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33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一桌彝家宴


 福地弥勒的 “彝家宴”,不仅极富弥勒当地彝族饮食文化特点,还是我州整个彝族美食的缩影,是彝族特色的 “满汉全席”。这些菜肴品种繁多,做法各异。有些食材,需要近百种作料经数小时的蒸、卤、烧、烤等,才能达到色、香、味、型俱佳。

  想品味这桌盛宴,要穿过彝族青年男女高抬大号、小号,挎着大三弦、跳着 “阿细跳月”迎宾纳客的队伍;开席前,餐厅门口的小广场上再度欢歌起舞;入席后,满桌制作考究、充满彝家特色的美食令人垂涎,使人胃口大开;席间,彝家祝酒歌此起彼伏,令人陶醉。

  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弥勒 “彝家宴”第三代传人之一、今年59岁的邹德宝说,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始终坚守着严谨诚信,精益求精的美食信仰,延续迎宾舞乐、佐酒风情等彝族文化,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独具民族特色的 “云南省老字号”。

  三代人传承盛宴文化内涵

  在弥勒,每逢火把节,彝家青年就会围着篝火,弹起三弦,跳着民族舞。一旁有人食腌肉,唱酒歌,互相敬酒,附近还有谈情说爱、倾吐心声的彝家青年。

  从小耳濡目染彝家人文化的李炳祥,深谙阿细人这一独特的酒文化。


 

邹德宝介绍今年认证的老字号奖牌


   1943年,李炳祥靠12张席和精湛的烹饪技术,在弥勒城民主街和仕金街交汇处开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李炳祥馆子”。

  李炳祥馆子把优秀的彝族迎宾舞乐、特色佳肴、佐酒风情巧妙地融入到宴席上,并冠名为彝家宴,形成了精神和物质共享产品。从此,生意红火,声名鹊起。

  1976年,象征着当地彝族文化品牌的彝家宴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资助,将饭店搬进了新盖的、能纳60个席台的大旅社餐厅。

  李炳祥去世后,他所创立的彝家菜和彝家饮食文化并没有随他而“寿终”,由第二代传人李培德、贺炳尧等4人传承。这些传承人中,有些现已80岁高龄。

  第三代传人是邹德宝和何增云等4人。

  2009年,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彝家宴餐饮文化,把彝家宴更名为天久彝家宴,由邹德宝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继续坚守着严谨诚信的经营理念和美食信仰,把迎宾舞乐、佐酒风情等极富彝族文化内涵的精华恒久传承。

  历久弥新的垂涎美味

  邹德宝介绍,李炳祥首创彝家宴菜肴时,始创了煎、烧、炸、烩、卤等精湛工艺,摆得美味满宴,深受彝族群众喜爱。

  在56年的传承过程中,彝家宴不断创新,现已形成“八大碗”和“四大件”等精致佳肴。

  “八大碗”是彝家宴的特色佳肴,即以8个大碗盛装8样彝家特色菜而得名,通常清蒸、红烧、热炒、凉荤菜、汤烩菜等搭配而成。如遇食客需求,卤全鸡、卤全肚、烤鸭、蒸肘子“四大件”,就成了餐桌上的特色。

  走进弥勒县城大旅社里5层楼的彝家宴餐厅,百余张餐桌摆放整齐,食客如织。宴席上,摆放着一盘外皮发黄、透红发亮的卤全鸡,香气四溢。轻轻夹一筷子入口轻嚼,泛红的肉丝细腻筋道,软嫩可口,不咸不淡,香中微甜,卤味十足。



  “这是餐厅独具特色的‘四大件’之一,卤制过程非常考究。”站在一旁的彝家宴第三代传人、中式高级技师、餐厅经理陈德说,做卤全鸡必须精选上等土鸡。杀洗后,先配制卤料。在把冰糖炒得发花的时候放入泉水和大草果、八角、山奈、丁香、桂皮、干蕉、卤药等70多种作料(其中有些作料不便外传)。把鸡与相配的作料旺火煮沸后,小火温煮。持续90分钟后,红黄发亮的卤鸡出炉即可食用。他说,好的卤全鸡首先取决于鸡的品质。饲料鸡或品质不好的鸡,根本耐不住长时间的煮,而煮的时间不够,就很难入味,更谈不上口感。

  卤全肚也是这样。取出猪肚后用冷水除味,再用醋、姜、葱、麦面、生香油等不停地揉洗。3遍后冷水加热,撕下原肚外白皮后再入锅卤制。其作料与卤鸡相似,不同的是要放入童子骨、腊肉。小火煮两小时后,其味鲜而滑嫩,入口香润沁心,余香满口。

  相比较,把鸭子烤好,工续较为繁琐。农村麻鸭、土鸭为首选,体重必须在1.8至两公斤,这样烤好的鸭子老嫩相益。杀洗后,挂于通风处将表皮自然风干,而后向肚里吹气,待鸭子被吹得“胖胖”时,用蜜蜂擦其皮肤。再次风干后,鸭子的表皮硬脆,手指就能捅破。放入铁制闷炉,用梨碳或桃木炭烘烤。30多分种后,紫红色的烤鸭冒着香味、热气出炉。上桌后,厨师快刀将烤鸭切成108片,大小相同、薄厚均匀。食用时,再沾上甜面酱或椒盐,脆而不硬,肥而不腻。

  “留下的鸭骨也可食用。”陈德介绍,鸭骨煮汤,汤色乳白、味道鲜美。或与白菜相煮,鲜甜可口。

  “四大件”之一的蒸肘子,属烹饪时间最长的食物,需4小时左右。取猪后腿,即用姜、葱、盐、料酒等作料煮一小时。用蜜蜂水擦后晾干,用六成油温炸成金黄,再蒸3小时。当食客在餐桌上食用时,用刀轻轻划开,入口滑软、油而不腻,甚至入喉即化,老少皆益。

  “作为彝家宴第三代传人,对‘四大件’的做法已做过多次创新。”陈德说,过去,这些厨艺考究的美食多供中高档食客享用,如今,基本上成了餐厅婚宴上的必备。

  “阿细水晶牛肉”就是彝家宴的特色美味。取下牛小腿肉在烤箱烤黄,取一铝锅,加水煮沸,而后加入自制作料,放入小腿牛肉、牛骨清煮60分钟,再放入葱姜汁,用纱布过滤去骨,倒出一半牛肉汤汁于盘中,留一半汤汁在锅里,停放30分钟。把煮好的牛肉撕成丝撒于有汁盘子,再把锅内汤汁倒入盘中,放置5小时,切片,加上酱油、辣椒油等沾水,即可食用。

  从外观看,如一片片水晶,晶莹剔透,食之柔软鲜甜。

  腌制的“彝家头人排”,也是彝家宴的精品佳肴。陈德说:“要一腌、二卤、三 炒,颇费功夫。”取猪排连脊椎的第4至5根,用清水泡净后放入大盆,用玫瑰露酒、香菜、芹菜、洋葱、青椒、胡椒面、十三香等作料腌两小时。再将装入纱布袋的香菜、芹菜、胡萝卜、红曲米等加水煮至原料完全出味,取出纱布袋,放入猪排,在汤里放入鸡汤、花椒酒、玫瑰露酒、盐一块煨煮。

  为了达到卤制效果,还要做“飘香卤水”。即用八角、小茴香、沙仁、山奈、草果、丁香、桂皮、干草、花椒、干辣椒、肉豆蔻、罗汉果等作料入锅后小火煨制成汤。

  这时将猪排取出,用八成油将猪排炸成金黄,再放入“飘香卤水”里浸泡20分钟再蒸60分钟,取排剃肉切片,再把剃出的肉还原成排骨拱形。

  还有,取豆瓣油、熟牛肉沫、碎米芽菜、姜、葱、红油、豆腐乳、香辣榨菜酱等20余种作料入锅炒汁后,浇于排骨上,撒上自制香粉,即抬盘入席。

  陈德说,虽厨艺复杂,但其香、嫩、脆、可口,其味沁心,档次可鉴。

  热闹的彝家宴

  在弥勒这块美丽、神奇的红土地上,彝家宴菜味、人情味,百味俱浓,是群众心中的老味道。

  今年72岁的李家庆说,他虽是汉族,但他家请客都在大旅社。那里有彝家“阿细跳月”迎宾舞,有桌子上的敬酒歌,很是热闹。

  热闹从宾客入门、舞乐迎宾开始。

  门前18对男女,挎大三弦奏乐、跳舞,夹道迎宾,再由8支大号、16支小号、1面大鼓、1副大钵、4支唢呐组成彝家迎宾舞乐,以示主人对来宾的热情。这一具有浓郁地方少数民族特色的迎宾仪式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早已成为彝家宴特色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彝族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有着离酒不成宴的风俗。宾客入席佐酒时,高唱敬酒歌,更是彝家宴不可或缺的部分。身着民族服装的彝族青年男女为客人敬酒、唱酒歌,还有受敬人独唱或受敬人与有兴趣的宾客同唱。所以,酒宴上,歌声豪迈,激情不散。这一使来宾挥洒尽兴的非物质文化恒久传承。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