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联坛万古一髯翁

联坛万古一髯翁

关键词:孙髯翁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孙髯翁
  • 电 话:0873-8860989
  • 网 址:http://
  • 感谢 nanshanw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457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联坛万古一髯翁

                                                 黄光平

历史上被称为“蛮荒之地”的云南,一副一百八十字《大观楼长联》在清乾隆年间一出世,便以其雄浑豪迈的广阔襟怀,气势不凡的超卓见识,出类不群的思想内涵,穿透历史和灵魂的吟对,一扫时人多沉迷于吟风弄月、离情别绪的俗唱,一新天下耳目,被世人争相传诵和流布,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挥动如椽大笔纵横捭阖《大观楼长联》的作者孙髯翁,非官宦贵胄,亦非御用文人,而是傲骨铮铮的一介布衣。孙髯翁的一生、颠沛流离,如闲云野鹤。虽然在昆明过着一种“儒生而墨者,酒客亦神仙”的生活,却能顾视高爽,一抒胸中风云就赢得了“古今第一长联”、“海内第一联”、“古今长联第一佳者”等美誉。长联出世三百多年来,“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洋洋洒洒一百八十字,可谓妙笔雄千古,人间第一联,被古往今来无数伟人名流、高人韵士推崇备至,藉此在两个多世纪以后依然震古烁今,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联圣”殊荣。

孙髯(1688-1774),号颐庵,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清康熙、乾隆年间著名诗人。孙髯年少时融通诸子,有经世之志。及长,文笔潇洒,立论超群。他踌躇满志参加科举考试时,因要受搜身之辱,愤然曰:“是以盗贼待士也,吾不能受辱!”在愤世嫉俗中选择“自放”,终身不仕。据《昆明县志》载:“孙先生博学多识,诗古文词皆豪宕,有奇气,尝作小印曰‘万树梅花一布衣’”。

孙髯翁的才华,深受弥勒州(今弥勒市)举人、时任昆明育才书院山长苗漪(字雨亭)的仰慕,两人相识结为忘年交。孙髯翁才气超群,喜习诗文而“名重一时”,常与钱南园、李因培等名流往来酬唱。具有“侠客肝胆文士心”的孙髯翁,曾受文朋诗友邀约纵情山水客大理,考察金沙江,揽胜狮子山,留下佳话一路,诗文无数。孙髯翁“每出游必以书自随,累累盈路,观者无不指为孙先生行厨也。”以至“以武职宦滇”的父亲病故后,家道败落,孙髯翁因“豪宕不羁”而贫困潦倒,寓圆通山螺峰之咒蛟台卜易为生,晚年为投靠出嫁滇南的女儿而流寓弥勒,设馆授徒,以乐晚景。死后得苗漪(时调任河南渑池等四属四品县官)家族及门徒相助葬于弥勒城西新瓦房村旁的苗姓祖茔,至今留传诗一首:

傲骨经天磨出锋,吟诗作对不愁穷。

山中若有王侯地,何必拣来葬髯翁。

当时,孙髯翁墓是以“东观峨岭(拖峨山),西睹秋月(咸和山),北靠弥勒寺(锦屏山),南瞻犀牛池(玉枕山)”为梓安葬的。在当时虽属“草草收敛”,但能入土异乡异姓祖茔,并以风水宝地安放灵魂,足见弥勒人对这位联坛放翁人品及文品的敬重。

光阴荏苒,青山不老,联圣无俦,孙髯翁及其墓一直受到弥勒人景仰和保护。民国前,每一任知州、县令到职,都要前往拜谒,或吟诗作对凭吊先贤,或刻碑立标以倡文运。

对髯翁墓的保护,有史记载的首次重修是清道光年间,碑志铭:“清处士髯翁孙先生之墓”,并在两侧立石柱,现存残碑碑联云:“汉士志墓墨客倾心。”

清光绪甲午年(1894)再次重修孙髯翁墓时,弥勒贡生杨晓云撰一联镌于孙髯墓石标上,联云:

读大观楼一联,脍炙人口久矣,就蘋天苇地,濡染笔墨生辉,布衣有何能,几历昆池劫灰,常图不磨文字;

出挹爽门半里,岹峣马鬣依然,叹断碣残碑,灭没名流不少,吾侪非好事,一存滇南傲骨,以昭先正典型。

民国三年(1914),弥勒士子乡贤第三次重修孙髯墓碑,碑刻“古滇名士孙髯翁先生之墓”。墓柱刻弥勒举人王运谦撰联:

古冢城西留傲骨;

名士滇南有布衣。

民国二十六年(1937),弥勒县长杜希贤撰《辑刊凭吊孙髯翁先生墓诗碑序》,勒石于孙髯翁墓前。弥勒人对孙髯翁墓“重为封植,丰碑屹立,昔日荒垄,顿改旧观,峨山甸水为之生色,骚人墨客经其地多有题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弥勒县人民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集资重修历经1958年遭损毁仅存封土一堆的孙髯翁墓,并经省政府公布列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弥勒人将横贯东西的一条大街命名为髯翁路,以兹永远铭记。1992年,孙髯墓地建成由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朱乃正题写的“髯翁公园”。这次修葺,在白云石大转五碑身上镌刻孙髯翁的自挽联: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湖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这幅自挽联超迈洒脱,诙谐豁达。寓意清白一生,来去了无挂碍。表现了孙髯翁狂放自矜,刚毅乐观的品格。品味自挽联,恰如雪中梅萼,傲然一枝显见。不愧为长联之后又一佳作。

孙髯翁《大观楼长联》诞生后,如同领袖千山万岳的珠穆朗玛峰,堪为联史上难以逾越的丰碑。仿者无数,慕者如云,推崇者数百年代不乏人。与孙髯同时期的文化学者师范在《师荔扉先生诗集》卷八中记载:“有髯翁题联甚佳”、“孙布衣留绝妙词”。清文人徐敏在《太华山诗记》中说:“今大观楼长联群推为罕见之作”。清文人刘闰之在《滇南楹联丛抄跋》中称赞:“孙髯翁大观楼楹联,大气磅礴,光耀宇宙,海内长联,应推第一”。清文人刘大绅则赋诗云:“孙髯大布衣,蔚为风骚主。”清文人谢琼在《大观楼题壁》诗中心怀敬畏地写到:“几度酒酣难落笔,上头题句有髯翁”;又有词曰:“诗成题壁,只把髯翁让。”清云贵总督劳崇光在重刻大观楼长联跋中佩服孙联:“排奡纵横,大气包举,海内传颂久矣。”清楹联学家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称道:“大观楼长联……传颂海内。”清末状元袁嘉谷在《滇绎》中欣然感佩:“吾滇士风有此砚隐一派,君子哉!美俗哉!”

清文人吴仰贤在《论滇南诗人》一诗中颂扬:

铁板铜琶鞺鞑声,髯翁才气剧纵横。

楼头一百八十字,黄鹤题留万古名。

清嘉庆庚午年(1810)举人唐守诚在《游近华浦》诗中感叹:

欵乃声喧穿短巷,青红色好漾长堤。

大观楼对髯翁笔,多少才人不敢题。

现悬大观楼长联的书写者、文化学者赵藩,不仅以其圆润有力的书法为长联增光添彩,而且他本人对孙髯亦十分敬重,其《咒蛟台》诗云:

奇句蛟龙服,应逾禁咒严。

此台巍不动,千载属孙髯。

孙髯翁《大观楼长联》堪称联坛瑰宝,令人叹为观止,是楹联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深受伟人及历代名流喜爱和推崇。

毛泽东对孙髯翁《大观楼长联》的文学性、思想性给予高度评价,曾调阅长联拓片观赏,并影响到了他的伟大作品《沁园春雪》的创作。他在梁章钜主编的清版《楹联丛话》中圈点、批注“大观楼长联”:

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1959年10月19日,年逾花甲的董必武慕访大观楼,细品长联,挥毫留诗《游昆明大观楼》:

昆明大观楼,一览湖山胜。

髯翁长联语,今古情怀罄。

昔日说大观,达官贵人兴。

今日说大观,才具人民性。

碧鸡林木茂,金马亦苍峻。

眺望神不疲,清幽境可咏。

巨浸淼茫茫,风帆南北运。

秋空雁题字,秋水鱼群趁。

荇藻交纵横,没波鸥相竟。

海埂辟公园,士女乐游泳。

宇宙未为隘,气感天地正。

游人发浩歌,建设增干劲。

1963年,陈毅元帅夜游大观公园,回到住地后赋诗《昆明杂咏船舱壁间悬孙髯翁大观楼长联读后喜赋》:

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

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

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

大文豪郭沫若曾两次到大观楼看长联。1966年春节期间,郭老再次登楼,激情高声朗诵长联时不停称道:确实好。郭老诗兴大发,在准备好的宣纸前饱蘸墨汁,一挥而就《登楼即事》诗:

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髯翁傲骨千重韵,天下长联万古香。2001年8月,中国楹联学会在昆明举办大观楼长联学术研讨会,一致公认孙髯翁为“联圣”。诗人穷死非不幸,弥勒有幸埋傲骨,作为“落土”弥勒的古滇名士孙髯翁,以才气无敌、卓尔不群的一副煌煌长联,磅礴大观,辉耀华厦,开一代长联先河而闻名遐迩,独领风骚。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